2023年5月14日,广西岩土与地下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暨平陆运河绿色岩土与地下工程高峰论坛在广西大学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陈云敏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朱其东副主席,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前主席、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南交通大学何川副校长,广西大学马少健副校长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据悉,来自全国50多家单位的2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本次成立大会和论坛。
陈云敏院士表示平陆运河工程存在众多岩土工程挑战,如高边坡、巨量土石方综合处置等,需要工程界、学术界共同研讨,攻克其中关键技术难题。他认为此次大会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事业领导和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运河绿色岩土与地下工程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及行业前沿动态,为平陆运河建设谏言献策,对于平陆运河绿色岩土与地下工程等相关研究领域以及推动平陆运河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科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会议审核通过了《广西岩土与地下工程学会章程》《广西岩土与地下工程学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广西岩土与地下工程学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广西岩土与地下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以及相关负责人,选举马少坤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及党委书记,选举叶成东、梁远忠、柏挺、唐国军、何旭升、陈辉锋担任副理长,张稳军担任常务理事,李卓峰担任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许英姿担任监事长。
马少坤在发言中表示,学会作为自治区学术组织,将以广西岩土和地下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为使命担当,加强党建引领,建设专业智库,强化东盟交流,为岩土与地下工程的科研教育工作者搭建合作交流的学术平台。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学会的科教力量。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南交通大学何川副校长作了题为“长大交通隧道钻爆法智能建造展望”的报告,指出现有钻爆法亟需研发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建造技术,关键技术在于基于多元地质信息的钻爆法隧道围岩智能分级技术、钻爆法隧道快速建造开挖方法与支护结构动态智能决策技术、高能地质环境隧道智能化安全高效精细爆破技术等。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建成后将缩短西江中上游地区入海航程约560公里。本次平陆运河绿色岩土与地下工程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对于促进广西岩土与地下工程学会学术交流、增强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能力,实现平陆运河“通达江海、整体规划、一次建成、系统运行”的总体建设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